打好“三大攻坚战” 鼓楼:“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既做到“家底清、症结清”,又做到“责任清、路数清”…… 鼓楼,山水城林,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具有优良的生态基底,生态环境既是鼓楼的自然财富,也是社会财富。今年3月伊始,南京市鼓楼区就召开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部署大会”,鼓楼区今年确定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五项整治”细分为30项重点任务和12类考核指标。环境日前夕,南京晨报记者探访南京鼓楼区发现,鼓楼上下树立“管发展必管环保、管业务必管治污”理念,明确实施路径,全力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的美丽宜居城区。通讯员 刘阳 于天 朱霞欢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成岗 见习记者胡亮 “雨污分流会战”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把民心工程做实做好 河水出“状况”,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只有彻底雨污分流,才能截住污水源。去年,南京市印发《南京市雨污分流三年攻坚计划(2017—2019年)》,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961平方公里范围雨污分流建设工作。今年3月1日,鼓楼区召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部署大会,动员部署2018年雨污分流工作,“细化年度雨污分流目标任务”“明确相关责任人”“挂图作战,排出计划表、路线图”“抓好推进,组织好工程实施”…… 鼓楼区在“雨污分流会战”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精细化建管”,以标本兼治的理念推进系统整治,攻坚克难,把“雨污分流”做成真正的民心工程。2018年,鼓楼区雨污分流工程的具体任务为:围绕外秦淮河、内秦淮河新鼓片区等16个流域,新建街巷污水支管29条约15.11公里,管网清疏25.54公里,新建片区378个、回头看片区247个。 “新建378个雨污分流片区。目前总体完工41个,在建64个。”鼓楼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回头看”247个片区整改。该负责人介绍,主要分布在新鼓、河西地区,目前已完成148个片区整改,而29条街巷污水支管建设工程,实施范围在外秦淮流域,目前,已完成立项批复和任务下达,招标代理已抽取,采取EPC设计施工联合招标方式,已完成招投标。“强化民主整治,在进场前召开居民议事会,公示设计施工方案,征求居民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对一些合理性建议,结合设计方案予以采纳解决。同时在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设立居民接待点,每天由专人负责登记居民反映的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把民心整治工程做实做好。”鼓楼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5月底,一大批雨污分流建设项目全面展开,针对项目多、工期紧的现状,鼓楼区将进一步强化施工组织,实现精细化管控。 “蓝天保卫战” 一个从被投诉到 “防尘典型”的故事 5月30日,江苏省扬尘污染防治现场会召开,有关领导与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位于鼓楼区马台街的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在现场,工地扬尘、噪声监控自动监测系统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平台和车辆自动洗轮机现场演示。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还有一些小故事。今年3月,南京鼓楼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地“静音控尘”专项整治,有效控制了工地施工噪声、扬尘污染。鼓楼区环保、城管和住建三家部门联合检查部分工地时,曾经发现距离居民区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马台街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工地,因为扬尘和夜间施工噪声扰民,屡次被市民投诉,于是这里也就被列为重点督察对象,执法人员每天必来巡查。 “经过多方努力,这个工地如今已经成为扬尘智慧化项目。”鼓楼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李斌告诉记者,马台街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工地加紧建设智慧工地,在近一半的工地内安装“智慧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电脑或手机对工地情况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从被投诉到“防尘典型”,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正是南京市鼓楼区打响蓝天保卫战的一个小小案例。“今年要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PM2.5年均浓度较2017年下降2.5%,降尘量月均值每平方公里4.8吨以下。”鼓楼区环保局副局长韦建华介绍。 韦建华称,保住蓝天就要做好污染管控,鼓楼区和其他区还有所不同,坐落在主城,人口也相对密集,做好小餐饮,小个体经营者的环保工作比较难。他的一份数据显示,今年3月到5月间,鼓楼统计出4200多家沿街餐饮企业,密集度也是其他区没办法比的。 韦建华坦言,每天餐饮企业都要排放,怎么排放,排放有没有达标?这对于环保部门来讲都是考验。为此,环保局就想出了“三个一批”,把一些原本有排放设施的餐饮企业提高一批,再把一些没有排放施设的规范一批,最后对于一些既没有治理设施,又不愿意整治或无法进行整治的,就要“淘汰关闭”一批。 “治水攻坚战” 人人可以当“河长” 鼓楼每一条河流都受呵护 “充分动员本企业员工共同参与治水行动,自觉抵制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积极主动承担监督责任,对轻微污染行为做好引导规劝……”今年4月23日,南京市鼓楼区不少企业收到了由鼓楼区河长制办公室发放的“共担社会责任 共建生态文明”倡议书。 南京市鼓楼区内共有27条河,全长55.9公里,除长江鼓楼段12公里、外秦淮河鼓楼段5.3公里外,其余25条河道为区管河道。 从2017年开始,鼓楼区全面实行河长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总河长,区、街、社区、民间四级河长体系已经建成。截至目前,鼓楼区共有区级河长19名、街道级河长13名、社区级河长71名,聘请民间河长57名、社会监督员84名,全程参与责任河道管理和养护监管。 “我家就住在金川河边上,没有治理的时候真的很臭,尤其黄梅天,窗户都不能开。河道整治后我是直接受益者,也有义务替大伙维护整治成果。”青石村社区的吴家琍常常带着装有南京河长APP的手机去巡河,发现问题立即拍照并配上简单说明即可点击发送,既实现智能化巡河,也实现了巡河、护河、治河快速反应和水务协同执法。 “在区、街道、社区、民间四级河长制体系上,将河长延伸到沟、渠、溪、塘等小微水体,明确乌龙潭,大洪池、方家营大塘等小微水体责任人,实现区内所有水域全部落实河长制。”鼓楼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8年,鼓楼区的目标是水质提升。据了解,鼓楼今年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完成一批排水设施缺陷整治、部分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对汇入外秦淮河、金川河断面的河道及其支流水质为劣Ⅴ类的入河排水口进行调查,编制“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实施。 立足河西“五河四沟”水系现状,启动大循环引补水工程,在下圩河新建江水沉淀池预处理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