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公告遗失注销声明
    首页 | 报纸广告的优势 | 遗失公告具体参考 | 最新法律案例动态 | 公司简介 | 最新动态 | 各大媒体 | 图库 | 
总统府煦园历史探秘
总统府煦园历史探秘

总统府煦园历史探秘



乾隆《南巡盛典名胜图录》之行宫,左部为花园。

民国时期相片上右边可见西花园。

西花园,又名煦园,取春风和煦之意。这是园内石舫。(1889年摄)

西花园(左边部分)等建筑分布图。

《克覆金陵第三图》上的西花园。

桐音馆。

蒋介石(前排右7)、冯玉祥(前排右10)等在煦园合影。

近日,一本研究南京总统府建筑的新书《总统府建筑》(刘刚 焦洁 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用通俗的语言从总统府建筑的风格、形式、材质、工艺、技术、结构、布局、变化和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等多方面全方位分析总统府建筑的特色。其中,提到了总统府的煦园(西花园)。关于煦园,确实值得我们仔细品味一番。

从皇家行宫到督署花园

1980年6月第一次出版的《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集,刊登了朱偰先生的文章《江宁织造署与楝亭的关系》,开篇便说:“现在的江苏省政协会址(长江路292号),是过去清朝的两江总督府;而清朝的两江总督府,又是就清朝‘江宁行宫’的一部分改建的;清朝的‘江宁行宫’,则又是就清初康熙时代曹寅的江宁织造署扩建的。所以现在江苏省政协的会址,和曹寅当年的江宁织造署有历史上的渊源关系。”文章还介绍了嘉庆年《江宁府志》卷十二《江宁行宫》一条:“江宁行宫,在江宁府治利济巷大街,向为织造廨署。圣祖(康熙)南巡时,即驻跸于此。乾隆十六年,大吏改建行殿……”《江宁织造署》一条:“江宁织造署,旧在府城东北督院署前,乾隆十六年以改建行宫,时藩司兼织造,故无(织造)署。乾隆三十三年,织造署买淮青桥东北民房,改建织造署。”

朱偰先生已将江宁织造和行宫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在此仅对几处细节稍作延伸:

“乾隆十六年,大吏改建行殿。”“大吏”是指两江总督还是江宁织造?雍正五年江宁织造曹家被查抄,九年雍正即任尹继善为两江总督。在将江宁织造署“改建行殿”的过程中,尹为迎接乾隆南巡,特意在花园中建造了石舫,即现在西花园中的不系舟。因而“大吏”当是两江总督尹继善!

雍正五年(1727)曹家被抄后,至乾隆十六年(1751),江宁织造署仍在原地。“乾隆十六年以改建行宫,时藩司兼织造,故无(织造)署”。清时藩司指布政使,即由布政使兼织造官,暂无织造署尚可应付。乾隆十六年后,织造府成了行宫。

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晋任两江总督时,织造事务又由专任织造官员督理,江宁织造舒文买淮清桥东北民房改建织造衙署,于是江宁织造又有了自己的府署。

乾隆于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之后下诏不再南巡,于是行宫不用。

自嘉庆元年(1796)至咸丰三年(1853)行宫作为两朝先帝大行宫圣地而保护起来。

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大行宫、织造皆毁于战火;太平军又拆两江总督署建天王府。天王府有“东西花园后林苑”。西花园内天王消夏处,为一玻璃房:“上下皆注水,金鱼活泼,荇藻纵横”,附近又有假山,“山极小,旁有小树十数行”,“山中结小屋,横铺木板六七层,进者须蛇行,不能坐立”,而在水中央有一枢密房,门前木牌上写:“此系议奏机密之地,不得擅入,违者立决。”

同治九年(1870)湘军攻下天京后,曾国藩重修两江总督署。在清人绘制的湘军“克覆金陵第三图”中,也可见西花园一斑!

从朱偰先生的文章和上述延伸中,可以看出西花园先后与江宁织造、大行宫和天王府的渊源。

煦园建筑风格及变化

西花园又称煦园,占地面积4.13公顷,园中建筑大都是同治九年重修督署时建造。因历时较久,变化又多,仔细观察,尚能看出当年的大致情况。

现在西朝房北端,入西花园之月洞门,为民国时期开启。开启之前,这里是西花园的东南角落,有围墙相隔,与西朝房不通。墙内有三幢南北走向的平房,一大两小,开门后平房挡在路正中,为了通行方便,便将三幢平房拆除。

在拆除的三幢平房之北,有一道南北走向、长26米的走廊,从后面礼堂的西北角连接过来,直到原先平房的位置。原平房处现有一亭,亭内是枫桥夜泊诗碑。礼堂外墙的走廊是原来就有的,而连接礼堂走廊的长廊则是后接的。枫桥夜泊碑原在桐音馆前偏右位置,后移到这里。其实长廊也是民国时期连接的,是为三幢平房而建。上世纪80年代平房拆除后,在走廊南头新建了碑亭。

入西花园迎面可见桐音馆,歇山式顶,飞檐翘角,建于青石台基之上。从桐音馆的结构来看,既在高台之上,又是四面透亮,显然是雅集会客之所。桐音馆为“桐音”而非“桐荫”,据说是因为近旁遍植青桐,每到下雨,雨水打在桐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而得名。其实曾国藩琴棋书画都有很高造诣,尤其爱好围棋,这里是他经常下棋的地方。民国时期桐音馆是参军长俞济时的办公用房。

桐音馆后面是花厅,又称戏台,前有横廊。2016年维修时,在花厅东边砖土墙上发现有原先的腰形窗洞和周边砖系,但随后封闭。

花厅与桐音馆前后排列,且都前后有门,但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花厅偏东一些,桐音馆东墙与花厅中门对齐,两座建筑之间也有假山相隔(假山中有道光“印心石屋”碑)。

花厅与后面的观戏楼及两边的围廊,形成一个四合形空间。清《南巡圣典·江宁行宫图》和民国文献资料中也多次提到园中“戏台”。

观戏楼再往后有一排平房,民国时期观戏楼与平房之间有一架白铁皮顶的十字廊。现在白铁皮廊无存,但是地上十字形的通道仍然保存,遗留着当年的信息。平房之后,便是展览用的孙中山起居室了。

进西花园月洞门左手,有一两层的六角亭,周围堆砌假山和遍种植物,以致遮挡住一层墙面和登亭入口。在此亭附近又有四座亭子:西花园西南角的四角望亭、两亭之间的方胜亭、花厅西侧的棕榈亭和上面说到的枫桥诗碑亭。

煦园布局和小说《红楼梦》

西花园的精妙,在于建筑布局。园中太平湖水面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形,池畔4座建筑为不系舟、漪澜阁、夕佳楼和忘飞阁,将原先的单调、平淡做了化解和提升。

四座建筑,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一动一静,一内一外,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风水理念。“不系舟”为乾隆所题,在南面水中,船体青石、船舱木质;卷棚屋顶,琉璃黄瓦;两边有石板桥与岸相连,名为不系即是老庄哲学的无为而治,体现了“静”的意境。两江总督张之洞、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在此留影。

而与之相对的北面水中,是代表“动”的“漪澜阁”。据传这里曾是太平天国的机密处,故建于水中基台之上。阁前平台两边有对称的莲花图案石拱桥,与两岸相连,不过,民国以前这两边只是木桥,到了1938年以后,才由汪伪行政院长梁宏志将其改为现在的样子。漪澜阁建筑在2000年冬至时,曾遭大火,几无存,后重建。

在水面东岸的忘飞阁,有一部分空间伸于水面,形成三面临水的状态;推窗掬水,无限适宜。有说是因为一只喜鹊,在飞檐翘角的梅花上留连忘返而得名。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国藩病死于此处,曾国藩有皮屑病、人称“癞龙”,这里景色太美,以致“癞龙”不愿再飞别处。

水面西岸为夕佳楼,临水而立,波光倒影。夕佳楼得名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取名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似乎与对面的忘飞阁呼应。二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咏夕佳楼》诗:“山气横窗水气浮,揣称名署夕佳楼。漫云津逮陶彭泽,还觉当前胜一筹。”

夕佳楼为西花园制高点,登楼推窗,太平湖风景尽收眼底。关于太平湖像只净瓶,其实是多年前我根据湖的形状和漪澜阁两边对称的石拱桥像瓶耳而描述的讲解词。后来登高夕佳楼,纵观全局,发现湖面狭长,与瓶形相去甚远;而与古琴形状倒是十分相似,甚至连龙池、凤沼、雁足、焦尾都有表现,而近处的“桐音馆”名称似乎也找到了来处!

西花园最令人激动的部分,是与小说《红楼梦》的关系。有传说,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陶澍,曾指花厅处为“潇湘馆”。《红楼梦》中描写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可是现在花厅附近虽有粉垣、修舍,却没有竹子。

我仔细研究《江宁行宫》图典,见图上有类似太平湖的水面和建筑,甚至有标明“戏台”“八角亭”的地方,但更多的建筑无从对应。朱偰先生说:“曹寅的父亲曹玺,曾在江宁织造署里面盖了一座花园,筑了一座亭子,叫做楝亭(据南京一些方志记载,曹玺筑亭课子,树楝其侧,名曰楝亭)……曹寅的孙子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便是生在江宁织造署里面的。”

刘刚(南京总统府建筑方面专家)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请回答: 25 + 8 = 避免恶意信息
 
滚动公告
免费电话13451892180

发布扬子晚报,金陵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新华日报
广告
   24小时广告热线13451892180   

  广告热线13451892180 
   
13451892180王经理 
友情链接

单位地址:南京新街口 遗失|遗失公告13451892180 本网顾问18061248270
版权所有:扬子晚报公告遗失注销声明   联系电话:13451892180 传真: Email:13451892180@163.com
浏览次数